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

概述: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色、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可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亦可用于炸药、染料、塑料和一些药物的生产。强烈的刺激性促使人们快速离开,从而避免产生严重肺损伤。家用清洁剂释放的氨气引起肺损伤罕见。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氨用途广泛,用于农业肥料、制冷、制硷、制造硝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泄露所致中毒。吸入氨气后呼吸道损伤的程度直接与氨气浓度、接触时间、吸入深度与预后有关。

病因

病因: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色、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可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亦可用于炸药、染料、塑料和一些药物的生产。长期接触特别是掉入或无知觉的情况下处于高化学浓度的区域可引起氨气中毒。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氨气是一种易溶的气体,有严重的黏膜刺激作用,因此主要作用部位是上气道。意外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上气道阻塞症状如喉痉挛、喘鸣、音哑、讲话困难。这些病人皮肤有二度到三度灼伤,死亡率约为40%。中度到重度的吸入临床过程为两个阶段,先是48~72h之内,临床症状改善,而后因气道阻力加重而恶化,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并发症

并发症:可并发急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参见化学液体吸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胸部X线表现,依吸入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变化,轻度接触胸片正常,大量接触胸片示肺水肿阴影。

诊断

诊断:吸入氨气后呼吸道损伤的程度直接与氨气浓度、接触时间、吸入深度有关。急性吸入低至中等浓度的氨气(150~450mg/m3)引起大量流泪、咽部刺激和咳嗽,可产生肺水肿和化学性支气管炎。接触高浓度的氨气 (450mg/m3)引起喉头水肿、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亢进,可产生非心源性肺水肿和支气管肺炎。数分钟可引起窒息死亡。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相鉴别。

治疗

治疗: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广泛黏膜损伤合并细菌感染。无证据表明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炎药物治疗吸入氨气有明确效果。

预后

预后:有二度和三度灼伤者病死率为40%。

预防

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
    2.更应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个人防护等。
    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